瑞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庚字卷 第一百四十二节 扬长避短,比较优势,数风流人物,瑞根,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冯紫英的坦率让柴恪更为肯定“紫英看来你是认定你的这种方式是正确的了但是以农为本这是自古以来朝廷国策若是没有了粮食那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你这样大搞冶铁、烧炭、制铁和水泥而且这些货物大多要通过榆关港外销还有大量要卖到草原和辽东都需要大量人口而且是精壮劳力但如果各地都像你这样他们吃什么靠什么来养活我们官员、士卒和商人?”
“柴大人如果要探讨这个问题那可就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楚了。”冯紫英也知道自己在永平府搞的这样大的动静迟早是要引来朝中大佬们的关注的柴恪不过是第一个而他的观点也是最典型的。
民以食为天若是大家都去工坊打工了谁来种地?粮田减少农民不种粮食那小民百姓吃什么?没有足够的粮食储备一旦有个灾害岂不是立马就要变成一场不可收拾的变乱?
便是江南因为种粮田土越来越少让位于桑麻和其他经济作物也引起了朝廷的担心屡屡下令要求江南铲除桑麻不得改田但是在丝绸、棉花这些在卖价上显然更有优势的货物刺激下无论朝廷如何下令都是徒劳。
“嗯那简单说说你的道理和想法。”柴恪饶有兴致地道。
“北地的种粮条件总体来说不及南方这是气候和水热条件决定的但北地也有自己优势煤铁等各种矿石资源丰富而各地对铁料、水泥这等物料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这些物料的大量生产能有助于改善军事、农业、交通等各方面的条件比如铁料制造火铳和火炮制作各种蹄铁、铁铲、铁锅、铁镐、铁犁、柴刀菜刀等水泥能修建更经久耐用且防火的屋舍、城墙和道路比起木料甚至石料更易生产价格更便宜更易于运输……”
柴恪已经见识过水泥的威力大为震撼甚至觉得这种货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能够改变许多尤其是在军事上的意义更为重大对于冯紫英居然要用水泥来修一条从卢龙经抚宁到榆关的水泥混凝土道路感到不可理解哪怕冯紫英再三向其解释价值意义和必要性柴恪仍然无法接受。
当然这是山陕商人们支持冯紫英的一个态度柴恪再难以接受也不可能去干涉只能默认唯有希望冯紫英所提到的好处能真正变成现实。
“除了这方面北地还有在种植棉花和引种一些新的农作物具有优势但是这可能需要一个时间过程……”
冯紫英把他去天津卫拜访隐居实验的徐光启的想法介绍给了柴恪如果不是遇刺冯紫英原本是打算在和顺天府那边把移民事宜谈妥之后去拜访徐光启但是却没想到出了遇刺这桩事儿耽误了。
“紫英你的意思是南方和北地在各方面都有不同各有各的优势?”柴恪追问。
“对我的想法就应该是南北两地应当各自扬长避短实现比较优势那么这样一来就能够最大限度实现各自的优势发挥通过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来实现南北物资的互动循环达到最佳。”冯紫英笑了笑“所以我才会实验一下水泥混凝土路面当然这只是实验在南方水道航运的优势仍然是无法取代的但在北方一些重要商道和官道则可以就地取材利用起来。”
冯紫英把自己前世中为官的一些经济上最粗浅的方略拿了出来只是这个时代的技术生产力太过于低下落后很多东西不可能照搬甚至连“比较优势”这种观点也有些似是而非但对于柴恪来说却无疑是推开了一扇崭新的门。
“这道理其实很简单一个造船的船匠又或者一个冶铁的铁工都是世代干这一行你要让他们去种地或者做官他们根本做不下来甚至只会引发混乱但同样让一个国子监学生去冶铁或者造船他能行么?所以我才说要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发挥优势才能让生产达到效果最佳而南北之间这种情形其实也是一个道理一句话因地制宜各取所需各尽所能实现最优化。”
柴恪算是听明白了冯紫英的观点“那紫英你的意思是朝廷在其中就放任不管就行?”
“不也不尽然但朝廷直接干预效果并不好还会容易激发矛盾那么为什么不能以赋役来进行调整呢?举个例子如果朝廷觉得苏州粮食种植太少那么便可以以种桑麻需要交纳更高的赋役同样在北地也可以鼓励种粮种粮赋役降低……”
冯紫英脑中的种种现代经济和税收调整来刺激和调适经济发展办法太多一时间很难向柴恪解释清楚只能在合适时候慢慢来向他们灌输和推动操作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