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益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9章 朝廷突起纷争天降白毛怪雨,元朝帝国风雨,蒋益文,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快更新元朝帝国风雨最新章节!
第109章朝廷突起纷争天降白毛怪雨
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继位当上皇帝后,朝廷局势,风云突变,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危机四伏,叛乱将领,异军突起,千军万马,血战沙场。
元朝丞相撒敦是太平王燕帖木儿的弟弟,他出身于元朝将军世家,跟随太平王燕帖木儿出生入死,征战沙场,立下了赫赫战功,很爱皇帝的信任,成为元朝左丞相。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继位当上皇帝后,左丞相撒敦,已经年老,因为身患重病,无法处理朝政事务,他向皇帝妥欢帖睦尔提出辞职请求,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因为他是皇后的叔叔,既是朝廷重要大臣,也是皇亲国戚,对他们家族格外照顾,批准了他的辞职请求,让他安心养病,命令太平王燕帖木儿的唐其势代理左丞相职务。
唐其势虽然是元朝大臣,出生于钦察部族,他是燕铁木儿的儿子。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即位后,就任命他为御史大夫监察官,1335年被任命为中书左丞相,唐其势之所以官运亨通,接连升级,也和他的妹妹伯牙吾,是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的皇后有很大关系。唐其势代理左丞相职务后,皇帝并没有让他全权处理朝廷事务,元顺帝妥欢帖睦尔下达诏令,中央政府中书省事的所有事务,依然让撒敦召集朝廷大臣,举行会议协商解决。唐其势初出茅庐,年轻气盛,资历很浅,没有多少威信,他却看不清形势,根本不把年老的大臣放在眼中。就任左丞相后几天,就经常与朝廷里的老年大臣伯颜发生冲突,闹了不少矛盾。伯颜对唐其势也很不感冒,向皇帝提出请求,要求罢免唐其势的左丞相职务。
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接到报告后,对矛盾的双方朝廷安慰和劝解。但是伯颜倚老卖老,一点也不松口,不达到罢免唐其势的目的决不罢休。这时元顺帝妥欢帖睦尔,虽然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他也无可奈何,只得重新召回燕帖木儿的弟弟撒敦,再次任命他为左丞相。除此之外,元顺帝妥欢帖睦尔为了表彰太平王燕帖木儿,给他追加上更多的称号。公忠开济弘谟同德翊运佐命功臣,仪同三司太师中书右丞相,加上德王的称号,称他为“忠武”。除了太平王燕帖木儿外,其他朝廷大臣,也人许多人获得优厚的奖赏。只有奎章阁侍书虞集,向朝廷提出请求,称他年老多病。请求返回故乡养病。
虞集是元朝著名学者,祖籍仁寿。就是今天的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为南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孙,其父虞汲曾任黄冈尉,宋亡后,徙临川崇仁,就是今天的属江西省。其母亲是国子祭酒杨文仲之女。祖辈皆以文学知名。
虞集1272年二月二十日。也就是3月21日,生于湖南衡阳,正当宋末,兵戈扰攘,为避战乱。随父迁居江西崇仁二都(今石庄乡)。
虞集自幼聪颖,3岁即知读书,4岁时由母杨氏口授《论语》、《孟子》、《左传》及欧阳修、苏轼名家文章,听毕即能成诵。9岁时已通晓儒家经典之大旨。14岁时师从著名理学家吴澄,对儒学世界观有了进一步认识。元朝统一全国后,虞集先在江西南行台中丞董士选府中教书。
元成宗大德元年,也就是1297年,虞集来到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市,他学识渊博,道德高尚,大德六年,也就是1302年,被推荐入京城,成为大都路儒学教授。不久,成为国子助教。他为人师表,倍受尊敬,声誉越来越显著,向他求学的很多。元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当皇帝后,也就是1312年,虞集任太常博士、集贤院修撰。他向朝廷提出报告,提出学校的教育问题,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受到了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的赏识。
延祐六年,也就是1319年,虞集成为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集贤修撰。泰定元年,也就是1324年,虞集成为国子司业,后为秘书少监。泰定四年,也就是1327年,他与王约随从泰定帝去上都,用蒙语和汉语讲解经书,上都大臣因为他博古通今所,对他十分佩服。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在位时期,虞集升任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他建议京东沿海土地应让民开垦,筑堤以防潮水涌入。这既可逐年增加税收,又使数万民众得以在京师周围聚集,增强保卫京师的力量。这些主张虽未被采纳,但后来海口设立万户之计,就是采用其说。
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在登位之前,就对虞集有所了解,登基后,即命其为奎章阁侍书学士。元文宗图帖睦尔下达指令,采访和编撰元朝的典章制度,仿效“唐、宋会要”,编修《经世大典》,命令虞集与平章事赵世延同任总裁。后赵世延离任,由虞集独专其责。虞集呕心沥血,批阅两载于至顺二年,也就是1331年,《经世大典》全书编纂而成,共计880卷,是研究元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经世大典》编年编纂完成后,元文宗图帖睦尔命虞集为翰林侍讲学士、通奉大夫,但是他对朝廷委任的高官毫不动心,很想离开京城这个政治旋涡,他以眼疾为由,请求到外地任职,担任地方官员,却未被皇帝允许。直到元文宗图帖睦尔及幼君元宁宗懿璘质班相继去世,才得以告病回归到崇仁。至正八年,也就是1348年,五月己未二十三日,在家中病逝。被朝廷授予“文靖”的称号,追赠他为江西行省参知政事,追封他为仁寿郡公。
虞集学识渊博,能追究事理的本源,对学问研究精深,探幽索微,见微知著,从小地方看出大道理。精于理学哲学。是元代的“儒林四杰”之一。他认为道德教化是国家治本的大事,选用人才必须为众所敬服。主张理学应贯穿于雅俗之中。为元代中期文坛盟主,诗文俱称大家。文多宣扬儒家传统,倡导理学,歌颂元室。诗风典雅精切,格律谨严。深沉含蓄,纵横无碍。其诗歌风格于精切典雅中见沉雄老练,体裁多样,长于七古和七律,与杨载、范梈、揭奚斯齐名,人称“虞、杨、范、揭”,为“元诗四大家”之一。
虞集是元朝的高官,当时朝廷发布的重要通告和文献,大多出自他的手笔。在他的诗作中。有不少作品涉及抚州故土的山水风土人情。亦工词与散曲,一生所写诗词文章逾万篇,但所存只有十之二、三。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类稿》各50卷,《虞文靖公诗集》(又曰《虞伯生诗》)。
虞集是元朝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写得文采斐然,广为流传。《赤城馆》:
雷起龙门山,雨洒赤城观。
萧骚山木高,浩荡尘路断。
鱼龙喜新波。燕雀集虚幔。
开户微风兴,倚杖众云散。
《院中独坐》:
何处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总关情。
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
《送袁伯长扈从上京》:
日色苍茫映赭袍,时巡无乃圣躬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