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鼎1617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一十五章 火烧塔山,夺鼎1617,夺鼎1617,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所有的清军士兵,开始安定下来,在屯兵洞内很是笃定的喝水吃些干粮,整顿着刀枪火铳,等候着长官们的命令。
昨日还是金城汤池相仿的壕沟土墙鹿砦工事在这一轮火箭打击之下,渐渐的被剥去了伪装,重新变成了原来的模样。
随着工事的不断燃烧、坍塌,火箭发射的频率和密度也在缓缓降低,因为射程有限,不太可能将整个塔山阵地全数覆盖,只能是对第一道工事采取火箭攻击的手段。
“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不像南粤军使用铜号传递命令,宁远军还是很传统的使用号角来传达统兵将领的意图,不过,随着明军的逐渐退化,原本可以将所有军事战术动作传达到每一个建制单位的能力,变成了只能传达简单的进攻命令。
随着号角声的传播,打鱼山和虹螺山方向的明军旗号缓缓的移动,那是宁远军的两个车营人马。
“上!”
方才的那一轮如疾风骤雨的火箭,将清军的阵地变成了一片火海,也让这些匆忙从宁远赶来的车营士兵士气大振。他们作为进攻的第一波次雄赳赳气昂昂的从阵列中出来。他们高昂着头,缓缓的推着各色战车,往清军阵地逼去。
在他们队列后面,是数千随军民夫,在最前面的一波人肩上扛着草袋子,里面满是泥土。他们身后的那些,则是大多手中拿着各色工具,其中不乏南粤军发给他们的铁制锹镐之类的。
“在车营的掩护之下,到第一道防线,把土袋子丢进壕沟。然后将鹿砦、壕沟、土墙、矮墙都拆了。填平,回来之后每人就可以有一块银元的工钱!”
除了工钱之外,那些拿了南粤军工具的壮劳力,更是得到承诺。只要能够将那些阻碍大军前进的工事拆除、平毁。他们手里的工具。便可以归自己所用。
这可是上好的熟铁打造而成的!平日里在宁远城中,只怕那些官军手中的腰刀也未必有这么多的熟铁使用!
不过,若是胆敢有人中途逃走。或是意图偷懒磨洋工,在大队人马两翼缓缓压上的吴三桂部下的千余名骑兵可是早就有命令在身,立斩不赦!
大队人马便沿着刚刚退潮的海岸线,缓缓的向塔山方向压来。最前面的战车。上面的挡板,都铺上厚厚的棉被,用海水将棉被打湿之后,覆盖上泥土。有的还蒙上牛皮铁皮。后面的战车,虽然没有那么多的牛皮铁皮,但是也都是铺上厚厚的几层被褥,被褥之间是泥土和水的结合。用来防御辽东反贼们的炮子和火铳。。
从塔山堡上向这面看去,可以清楚地看到,随着高低起伏的地形,明军的红色棉甲与旌旗,一浪一浪的向北方涌来。
“大将军,炮队的奴才们问,要不要开炮拦击一下?”
多尔衮的心腹,掌旗鼓牛录曹振彦,低声的向多尔衮请示。
眯缝起细长的眼睛,仔细的打量了一下那波浪起伏的人群,多尔衮摇了摇头。
“这些人不过是些民夫之类的,杀了他们没有什么用处,告诉炮队的奴才们,没有本大将军的军令,不得擅自发射一炮。让他们把第二道壕沟那里好好的相度一下!”
转眼间车营的战车便抵达了第一道工事的外沿,此时那些多尔衮精心融合了清军的长壕和南粤军的胸墙、地堡拒马壕沟等特点修建起来的壕墙体系,在火箭的热情面前,己经冒着热气变成了一堆堆湿润的泥土,一些地段的土墙、矮墙甚至多处倒塌。若是在昨日,遇到炮火急袭的话,带兵的将领,谭拜、图赖们势必会督促军中阿哈奴隶拼命抢修恢复,但是今天在南粤军蛮不讲理的漫天飞舞的火箭之下,修也无用。胸墙前的三道壕沟、两道矮墙,壕沟与矮墙之间的鹿砦拒马,木桩绳索,早已是变成了一根根正在冒着青烟的木炭。
停止前进……”
军官们此起彼伏的喝令声中,潮水般行进的人群便停了下来,黑压压的聚集在这个狭窄的空间之内。
宁远军的车营,便在这一条战线上开始放列。
随同战车一道运到的,便是一门门大小佛郎机和大将军之类的火炮,炮手们在战车两侧迅速安放好炮位,对着那些随时可能有鞑子兵将冲出来的通道架设好炮口。
同样的,战车上,一个个黑洞洞的炮口一同指向昨日不停的吞噬同袍性命的那片土地。
只要对面的清军有所异动,这里的大小百余门火炮,便会一股脑的将火药和钢铁向对面的阵地砸过去。
整个战场上静的可怕,只有人们粗重的喘息之声。
“火炮掩护!民夫上前!”
车营副将的口令,打碎了这刹那间的寂静。
军官们此起彼落喝令:“火炮掩护,民夫上去填壕!”
“咚!咚!咚!咚!”
让人心跳的战鼓声响起,“填壕!”数千民夫们一声发喊,在各自头目的带领之下,潮水般相仿沿着战车与炮位之间预留的通道冲了出去。
冲在前列的那些肩头扛着土袋子的民夫们,扯开喉咙拼命的叫喊着,给周围的同伴,也给自己壮着胆子。将肩头扛着的土袋子,一个个扔于壕沟之内。
最外面的壕沟转眼间便被填平。
接着,后续那些手执各色工具的民夫蜂拥而上,照着事前划分好的地段,开始挖掘矮墙,拆除鹿砦的残余根部,将矮墙的大块泥土丢进壕沟。
在他们身后,那些宁远军的战车也在缓缓的向前移动。
“河静郡主这个法子果然不错。”
站在虹螺山顶上,塔山阵地的一举一动都被吴三桂看得一清二楚。
用军法部勒民夫,这是李华梅给吴三桂出的主意。其实也不算是什么新鲜的办法,南中各处工场,矿山,船厂都是这般进行的,将工人或者官奴编成班组,便于管理。这也是工业化生产的必然要求。
不过,这对于尚且处于农业经济思维方式的吴三桂等人,却是一个崭新的概念。
“大帅!末将倒是觉得,这些民夫战后若是就这样给资遣散的话,未免有些浪费了!”吴三桂手下一名心腹游击,同时也是家丁头目低声向他建言。
“这些人都是正当壮年,有纪律,有编制,又是上过战阵,虽然不曾与鞑子真正交手,但是稍加调教训练,便是一群好兵,末将便先恭喜大帅又多了数千精锐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