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之清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25章 军衔制度,汉瓦,风之清扬,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咬文嚼字一番,贾诩陈登他们总算是把最关心的士官这一级的名称给定了下来,意犹未尽,把新、一、二、三等兵也华华丽丽地重新给命名为:练卒、健卒、勇卒、武卒。
还好贾诩他们对后面的等级没有再提出什么异议。士官以上就是真正的军官了,校尉在汉时还是一个比较大的官职,朝庭不轻易授将军之职,故而北军五校尉,西园八校尉,先后都是朝庭重量级的掌兵人士,但愿随着乱世的进程,大量有军功者被授予了名号将军和杂号将军,校尉反倒成为无足轻重的较低官衔了。此次刘泽将校尉拆分开来,分别做为中级和低级军官的军衔。
第三级;尉官级。设副尉、正尉、上尉三等,分别为二百石、比三百石、三百石,皆是铜印黄绶。排长的基准军衔为副尉,队副的基准军衔为正尉,队长的基准军衔为上尉。所有官职的军衔可以在基准军衔上下一等级之内浮动,比如队副的军衔可以为副尉,也可以为上尉。
第四级:校官级。设副校、正校、上校三等,分别为比四百石、四百石、比六百石,皆为铜印黑绶。副军侯的基准军衔是副校,军侯的基准军衔是正校,司马的基准军衔是上校。
第五级:将官级。设准将、裨将、偏将、副将、正将、上将、大将七等,准将品秩为六百石,铜印黑绶,是都尉的基准军衔。裨将为比千石,银印青绶,偏将为千石,副将为比两千石,正将为二千石,上将为真二千石,大将为中两千石。副总兵的基准军衔为裨将,总兵的基准军衔为偏将,副都督的基准军衔为副将,都督的基准军衔为正将。正将以上,按功勋可擢升至上将、大将。
第六级:元帅级。设元帅、大元帅两等。元帅的品秩位同三公,为万石,金印紫绶。大元帅的品秩为超万石,位同诸侯王。元帅一级,非盖世之功不可轻授。
在东点军校之中,还专门设立准尉一衔,所有进入军校的学员,一律被授予准尉军衔。准尉并没有列入正式的军衔制度之中,它是高于士、兵两级的存在,准尉共分为三等,所有军校学员,初入军校皆被授予三等准尉,在校其间根据学业优劣,再进行升级,毕业之时,三等准尉实授副尉军衔,二等准尉实授正尉军衔,一等准尉实授上尉军衔。在东点军校成绩优异的学员,毕业之后,直接就可担任队长或相当于队长的职务。
此次军队的重新编组,两千多名军校毕业生进入了军队的基层,给旧式的军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将彻底改变了长久以来旧式军队中下层军官人员素质低下的问题,经过长期地系统地培养,这些军校毕业生无论战斗素质还是战术素养,都明显地比旧式军队中的下层军官拥有更高的理论水平,唯一欠缺的或许就是他们的战斗经验,但假以时日,他们必将成为这支军队的中坚力量。
数万乃至数十万军队的大崩溃在历史上屡见不鲜,纠其根本原因,并不是因为缺乏卓越的领军名将,而是缺乏大量的优秀的中下层军官。在主将阵亡或不能指挥之时,整支军队不管是万人规模的还是几十万人规模的,立即就出现了习惯性地崩盘,就是因为庞大的军队只有一个核心,所有的将领所有的士兵,都是围绕着这一个核心来运转,一旦失去这个核心,军队立刻就丧失了凝聚力,全军覆灭或全军溃败就已经是势无可挡。
刘泽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东点军校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运而生,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低阶军官,便可以有效地解决军队丧失主将而全军崩溃的问题。当然人才是基础,真正想实现军队的凝聚力,还得从改变军制入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