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685章:不得干政,天下王者,一景之月,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元璋没有急着翻开谍报,而是扫了一眼那太监,从鼻腔里冷哼了声,道:“这谍报你从何处得到?“
那太监心头一惊,随即汗流如雨下,颤声道:“奴才今早收拾陛下书房时,恰好看宫中锦衣卫送来谍报,奴才怕陛下忘记看了,才大着胆子给陛下送来——?”
“大着胆子?”朱元璋冷笑了声道:“你果然大胆!来人拖出去!仗责五十!“
“陛下饶命啊,奴才,奴才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那奴才跪倒在地,大声求饶。
朱元璋道:“昔年唐代宦官自殿中监李辅国开始掌握了军权,“宝印符契,晨夕军号,一以委之,日后宦官不但总领神策军,而且还组建牙队,最后形成专权,甚至有立废皇储之大权,唐文宗甚至称自己不如周赧王和汉献帝,宦官如此可恶,朕岂能纵容!“说道这儿,朱元璋眉头一皱,眼里射杀出一丝杀气,对着门口的锦衣卫道:“传令下去,今后我大明一朝,有太监干政者,处以斩刑!”
这一句圣旨一下,有洪武一朝,太监都不得过问政事,洪武十七年,朱元璋特意铸了一块铁牌,悬挂在宫门上。铁牌上写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直到后来朱棣起兵“靖难”,刺探宫中事,多以建文帝左右为耳目,许多宦官立过战功。如狗儿、李兴、郑和、马靖等,开始受到重用。“盖明世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诸大权,皆自永乐间始。”虽然宦官参与了不少政治活动,但还没有达到专权的程度。到明英宗时,开始形成宦官专权的局面,朱元璋太监不得干政如一纸空文,明朝的太监形成了独特的局面。这个是朱元璋无法预料的。
^^^^^^^^^^^^^^^不好意思,不是凑字数,这些都不要钱的,说两段小故事!呵呵——
传说南京城及皇宫建好后,朱元璋率领群臣登上紫金山,俯视都城之气派。南京城96里,13个城门,宫殿雄伟,在当时世界上也是少见的。对于在自己手中创造了这样一座宏伟的都城,太祖朱元璋很是得意,炫耀地问群臣:“我的都城建得怎么样啊?”群臣自然都是赞不绝口。唯独14岁的四皇子朱棣说:“紫金山上架大炮,炮炮击中紫金城。”朱元璋定睛一看,不禁冒了一身冷汗。原来南京都城周围山峦起伏,东面钟山,南面雨花台,北面幕府山等,一些重要制高点都在城外,这是城防的大忌。朱元璋心中恼怒,不过,当时没有发作。回宫后,他让太监给负责筹划筑城的刘基送去了一盘橘子。刘基知道皇帝怪罪自己筹划失当,送橘子是恨不得将其剥皮抽筋吃肉之意,吓得连夜逃入茅山避祸。
这当然只是传说。不过,确实有个因书写匾额惹怒朱元璋而被砍头的真实故事。
皇宫中各门匾中的“门”字末笔直下至底而没有向上的勾脚。“门”字的这种写法,始于宋朝。据说宋偏都临安后,玉牒殿失火,殿门烧光。宰臣奏说,宫殿匾额中的“门”字,末笔都有勾脚,带火笔,因此招火,将这些匾额全部烧掉方能免灾。从此以后,凡书写宫殿匾额的“门”时字末笔都直下,不勾脚。朱元璋命中写门匾。詹希原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到朝中为舍人,常为宫殿公署榜题写匾额,人们以得其书为荣。詹希原写的时候,将“门”字最后一竖向内钩起稍高了一点。朱元璋看后便大发雷霆说:“吾方欲集贤,詹希原欲闭门塞朕贤路耶?”遂下令斩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