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四零零章 九一八前,欢乐土匪闹民国,半渡,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笔趣阁 最快更新欢乐土匪闹民国 !
“好汉架不住三泡稀”,张学良近来对这句话体会深刻。
前些日子去宋子文家做客,看见芒果一吃上瘾,生生吃出来个肠胃炎,结结实实地大病一场。要搁在旁人身上,在床上躺几天也就算了,但是张学良身份重要,病倒后各方角色纷纷趁机而动,北中国一时暗流涌动。
在各种各样纷杂的事件中,背后都有日本人的影子,石友三叛乱,万宝山中朝冲突,中村间谍案……东北当局和日本的关系日趋紧张。虽然大家早就习惯了日本的挑衅,但是面对日本人在情报、舆论和军事方面全方位的积极准备,已有明眼人指出了爆发战争的危险。
这其中,态度最坚决的就是肖林。
待得少帅病体稍愈,肖林就来到北京,试图说服张学良做好应对准备。
八月末的一天,张学良官邸的一间静室中,肖张二人正在促膝而谈。
“汉公,日本人这次与以往不同,他们真打算下手。”肖林郑重说道:“日军在中朝边境集结了三万多人,这么大的军事调动可不是武装游行。”
与二战后期不同,此时的关东军兵力有限,一个挽马师团,六个独立守备营,一个炮营加上宪兵队,虽然借着石友三叛乱的机会从本土几次增兵,但满打满算也只有三万多人。
以三万对三十万,日本军方虽然狂妄,却还是不敢如此托大,不管怎么说东北军都刚刚打败了苏联人,这样的对手不是关东军独自能解决的。
既然打不过,就得再派援兵,但是日本政界高层对华态度并不统一,无法从本土调动大军来华,一心挑起战争的日本军方少壮派只好另想办法。
朝鲜在日俄战争后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军在朝鲜北部罗南设第19师团。朝鲜南部龙山设第20师团,日本军方瞒着国内,从这两个师团各抽部分兵力组成混成第39旅团,准备进入东北作战。
张学良已经收到这个消息,但没有引起他的重视。
“没关系的。日本人就是这个样子。虚张声势,咋咋呼呼的,没什么了不起。”张学良微微有些不快。这么多年日本人一直都是武力威胁加讹诈,东北不还是好好的。
咋咋呼呼的?听出张学良话里带着骨头,肖林却仍是苦口婆心的劝说:“汉公,日军的战斗力比东北军强了太多,这三万多日军摆在鸭绿江边,中日双方的军事平衡已经被打破,必须得加以提放呀!”
在日后的“八一三抗战”中,装备精良的中央军与日军兵力比达到3:1,却被打得溃不成军。换做战斗力低下的东北军,这个比例还得扩大。日军在东北集结的兵力已经达到六万人,黑吉辽却只有十万东北军二线部队,一旦战事爆发,后果不言而喻。
黑吉辽三省都是东北军传统地盘,绿脚兵根本插不进手。虽然面对如此险恶的局面,肖林却没有办法直接干预,有心无力之下,只能一再劝说张学良。
“肖林兄,你打仗在行。经济也在行,政治就差了太多啦。”张学良揉了揉肚子,感觉还算舒服,不会影响今天晚上的舞会,又对肖林解释道:“日本人在济南事变中就搞得很被动,最后不得不承认东北易帜的现实,无论英美还是苏俄,都不会坐视日本人染指东三省,他们不过是想兜售所谓的“新五路”,不会真的和咱们开战的。还有,日本高层不断释放对中国的善意,和我方频繁接触,怎么可能这个时候发动战争……”
所谓某些日本政客的善意,只是侵略方式的不同罢了,张学良打赢了中东路战争后,整日里飘飘然以民族英雄自居,真的以为绵羊变成了雄狮。
肖林心中气恼不已,却不能发作,耐着性子接着说道:“日本军方一向有下克上的传统,就算政府没有开战的准备,也会被军中少壮派绑上战车……”
在真实的历史上也是如此,关东军挑起“九一八事变”之后,兵力单薄无法占领广裘的东北,直到和军方关系密切的犬养毅内阁上台,才不断增兵,大举南犯北进,于次年1月占领东三省全境。
“至于英美列强和苏联更不能指望,英国已是暮气沉沉,对远东局势麻木不仁;美国却在东亚搞平衡,对日本暗中支持;苏联则一心进行经济建设,只要日本人不主动挑衅,他们就不会插手干预……”
此时的英国首相为麦克唐纳,他曾说过:“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切,今后的目标是保持我们的东西并安安生生的过日子。”英国在华投资主要集中在南方,对东北并不关心,出卖中国的利益换来日本的合作,大英帝国求之不得。
此时的美国总统为胡佛,他一向推崇孤立主义,认为除非本土遭到袭击,否则没有理由冒战争风险。
斯大林则更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他为了苏联的利益甚至可以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一个乐于与虎谋皮的国家怎么可能主持公义。
以夷制夷,不过是个幻想。
“肖林兄,你这种想法太偏激了。”张学良很是不以为然:“中国是个弱国,必须在夹缝中寻求平衡,借助国际力量制约日本是不得已的办法,也是唯一的出路。东北局势不稳,华北局势不稳,中国的政治形势非常复杂,不借助外力,只凭东北军怎么对抗日本人?”
东北易帜之后,中日之间的外交关系日益复杂化,双方都不愿进行正常的国与国之间交涉,而是一头大一头小的葫芦状畸形外交。
日本方面不愿和南京政府打交道,却喜欢和东北当局进行地方交涉,企图压迫张学良让步,扩大日方利益。中国方面却努力将两国争端尽量国际化,通过英美列强和国联与日本周旋。
张学良更是这种葫芦外交的积极拥护者,这几年来不断向欧美引资开港筑路,以图打破日本对东北的控制,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日本的利益受损严重。这也是发动“九一八事变”的一个重要原因。
搞死了老张,小张更不听话,只好开打。
“汉公,求人不如求己,关键时刻挺不住。外交努力改变不了结果的!”肖林苦劝不下。仍在苦劝。
“不用担心!无论日本人提出什么条件,我都不会轻易让步。”张学良抬起胳膊看了看腕表,又说道:“这两年你还没看清我是怎么做的吗?杀父之仇。我不会和日本人合作的。”
不理会张学良这个明显的送客暗示,肖林提高声音说道:“问题是日本人也不想和咱们合作,他们要直接抢了东三省,变成日本的殖民地!”
“不会这么严重吧?”张学良的神色有些变化:“发生小规模的军事冲突有可能,甚至强占一两个城市也有可能,但要吞下整个东三省还不至于……日本人不会动真格的,咱们东北军也不是吃干饭的。”
与真实的历史不同,因为打败了苏联人,这个时空的张学良信心极度爆棚。东北军这一年来积极整顿改革,日本人如果真的大举进攻,少帅也有敢于一战的胆量。
有了张学良的这个承诺,肖林的心里先放下了一半,自己也算不白穿越一回,哪怕无法阻止“九一八事变”。也不能任日军一枪不放就占领了东三省。
(肖林在这里的记忆出现了偏差,真实的“九一八事变”中东北军虽然奉行不抵抗政策,但在局部还是发生了一些战斗,尤其是黄显声领导的沈阳警察,还有黑龙江的马占山。都是一片黯然中的难得亮点。
不抵抗政策的真正责任人,还是少帅张学良,稍微推敲一番就可知道,当时东北军自成体系,南京政府根本指挥不动,所谓奉旨逃命,不过是一块遮羞布罢了。
如果说“九一八事变”猝不及防情有可原,张学良主动弃守锦州就是纯粹的保存实力,锦州一丢,仍在坚持抵抗的黑龙江马占山也成了一支孤军,东三省随即全部被日军占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