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秀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三章 孩子们被抓了!月,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俊秀才,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个家庭里面,必然是最有劳动能力的人,吃喝得最多。
因为他们需要足够的营养来获得体力,从而去外面挣钱回来养家糊口,养活家里劳动力缺乏的老幼。
巫夜霜帮着解决了灾民青壮劳动力吃饭的这个问题,那么留在各大灾民营地的这些老弱妇孺,自然就宽松了许多。
每天每个人能带回二百文钱,按理说即便买了米面,也能留下一百文上下,几个月下来就是三五两银子,算得上一笔不小的积蓄。
但老百姓们的精打细算,还是出乎了柳铭淇的意料。
因为他看到了几乎所有的民众,都是去买的麸糠。
旁边挂着官府旗号,售卖四十文一升的平价粮食的棚子,妇女们只是去买很少一点,充其量就是一升,半升的占据绝大部分。
很显然,景和帝没有让老弱妇孺们吃麸糠粥的意思,但他们主动就选择了吃麸糠粥。
按照标准一家五口人计算,除去青壮劳动力的四个人,吃两升粮食就足以果腹了。——不敢说吃饱,只能说不会饿得难受,如果能找到多一些的野菜果子,那倒是能吃饱一些。
如果按照一比三的配比,他们花二十文买半升大米、二十三文买一升半麸糠,加起来才四十三文,比光买一升米或者一升麦粉要便宜一半。
一天节约四十文,一百天就是四两银子,这可也是一笔大数目。
这个账算得非常细,也是处在底层的老百姓们无可奈何的一种智慧。
但这么精打细算却很管用,至少能让他们回去之后能安稳的度过没有粮食的几个月时间。
思索之间,柳铭淇看到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婆婆,颇为辛苦的扛着一大袋麸糠,从人群中走了出来。
她的身体看起来不大好,每走几步路便会喘着气儿,停下来歇一歇。
柳铭淇一拉池三,直接迎了上去,眼巴巴的哀求道:“阿婆,您要人帮忙扛东西吗?”
“不用不用。”老婆婆赶紧摇手。
“我们只要两文钱就够了,您就算住在5里开外都没有关系的!”柳铭淇的眼眶都红了,“阿婆,我们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求求您,让我们帮您扛东西吧!”
老婆婆看了看邋遢的两人,叹了一口气:“两文钱够吃什么?”
柳铭淇憨厚的回答道:“我们干一天的活儿,赚十几文就够买一升麸糠了……往城里面走的小镇上,麸糠要便宜一点,然后我们自己烧火做麸糠饼子,够吃两天呢!”
“你们的父母呢?”
“他们……他们逃难的时候饿死了,就剩下我和弟弟……不过我们都长大了,可以照顾自己了……”
柳铭淇一边说着,一边用肮脏的袖子抹了抹眼睛。
池三在一旁看得瞠目结舌。
我滴娘亲啊!
如果我不是知道这是我家世子殿下,完全能把他当成真正的灾民流浪儿呀!
装得太像了,完全没有破绽!
他是从哪里知道这些东西的?
殿下对待一个小事儿都如此认真,我三儿也该认真学习他才对啊!
老婆婆显然也相信了柳铭淇的话语,脸上露出了不忍之色,“唉,可怜的孩子……好吧,你们帮我扛这袋麸糠吧,我家就在那边不到一里路,不远的。”
“诶!谢谢阿婆!”
柳铭淇兴高采烈的从她手里接过了麸糠袋子,扛在了身上,“阿婆你一定长命百岁,子孙满堂!”
老婆婆闻言笑了,慢悠悠的跟在了柳铭淇和池三的身后,给他们指点着道路。
越过了外围,里面的茅草房和简单的帐篷虽然风格不一样,但却整整齐齐的,二十间为一排,二十排为一个方阵。
间、排之间的间隔是一丈三点三米,每一个方阵之间距离就有五丈,中间还专门有隔离出来的区域,拿来烧水做饭,免得火灾起来了,直接烧毁一大片。
因此才能看上去井井有条,不至于杂乱无章,连过路都很难。
帝京府的衙役巡捕们便是在方阵之间巡逻着。
有了苗炎在帝京府坐镇,这群衙役巡捕们平日里也要吃喝一些,卡拿要一些,但大的过错是不敢犯的。
否则苗炎连太子宠妃的弟弟都敢一把火烧死,还会怕了这群人?
这一次来灾民区域之前,苗炎就亲自嘱咐了他们,一定要敬忠职守,不得有任何扰民的事情发生,不然直接斩立决。
于是这段时间衙役巡捕们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不敢有丝毫松懈。
许多灾民之间的口角和邻里争端,他们都能第一时间赶来出来。
有了这种认真的态度,数十万人的灾民营地里面,一直没有大事儿发生。
当然了,七八万的青壮劳动力全部出去干活儿了,也是避免发生冲突的原因之一。
不然几万青壮年闲在营地里面没事儿做,又处于人生和家庭的焦虑之中,被有心人调动的话,很容易出大事件。
不得不说,这种历朝历代都使用的方法,简单又有效。
本来如果不招募他们干活儿,皇帝和朝廷一样会给他们赈灾,给他们饭吃。
现在让他们干活儿,不但能做大量平日里没人做的大工程,不但可以避免他们的不满唠叨,还可以让他们自己养活自己,使得各种商品的流通反而会比以前更好。
这其实就是一种古代版本的商品流通活力了。
以工代赈,便是让整盘棋活过来的最重要条件。
用这个方式安稳人心、刺激经济活力,一举多得。
柳铭淇的嘴巴甜,一路上和老婆婆闲聊,还没到家便套得了不少的信息。
老婆婆今年五十三岁,夫家姓耿,家里足足有九口人,分别是儿子一家五口,女儿一家三口。
现在她儿子、女婿和大孙子都去了工地上忙活,家里就三个女人和三个七岁到五岁的孩子。
她大孙子今年十六岁,本来不够年龄的,可架不住长得人高马大,力气也不错,那些招募青壮的官吏们自然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因为除了她,家里没有别的老人,所以耿婆婆一家人基本上没什么负担。
除了三个男人每天干活儿能拿回六百文钱之外,女儿和媳妇也到处帮着缝缝补补,或者去干点零活儿挣钱。
三个孙儿孙女经常跟着伙伴去捡点野菜果子,也不用她怎么照顾。耿婆婆自己便负责买东西做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