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侧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南北夹击,甲午之华夏新史,终极侧位,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我会把你的意见提交上去的。从个人角度来看,我支持你的想法。”基尔库克的部队并不归克鲁格管,所以他只能建议而不能决定。建议提交上去,至于上面怎么安排就不是他能插手的了。
除了陆军之外,德国空军在交通线通畅之后战斗力恢复的也很快,大量的航空燃油和配件通过海上运输源源不断的运抵两河流域。而从本土抽调的飞行员以及地勤人员也从小亚细亚进入两河流域。虽然前一段时间恶战不断,但是在大量的支援下,德国前线空军的实力已经超越了巴比伦行动之前。
秉承德皇的命令,里希特霍芬从地中海军区抽掉了2个战斗机联队和1个轰炸机联队进入两河流域北部。加上原有部署在那里的部队,克鲁格所部能获得的空军总量达到了3个战斗机联队和1个轰炸机联队外加1个轰炸机大队。可用飞机数量达到了500架左右。几乎等于一个规模较小的航空军了。
而在南线,德国空军家底本身就丰厚,在获得了大量零件和燃料后,战斗力恢复速度极快,根据南线德国空军参谋部的估算,在战役开始前德国南线空军可用兵力可以达到3个战斗机联队和2个轰炸机联队的规模。这就又有500多架飞机,南北两个空军集群加在一起飞机总量达到了近1000架!而且这还不算可能加入战场的战略轰炸机部队。
要知道,华夏在这场战争中凑出来最为强大的前线战术空军军团也不过800架左右的规模。德国空军到目前为止实力已经超过了华夏战术空军曾经的巅峰。而根据德国总参谋部的估算,如果华夏近期没有大的空军补充计划的话,经过长时间战斗后,华夏前线航空兵团能有500架可用飞机就不错了!一方面是战斗损失。另外一方面是部分飞机需要维护修理。兵力规模不过是德国空军的一半!这一次德国空军无论怎么打都是优势啊!而且这次德国空军也和陆军一样,开始稳扎稳打,野战机场逐渐修到前沿。并且部署了相当数量的防空哨,再配合雷达和高炮。德国前线机场的防空能力直线上升。
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当德国空军兵力稳定上升。华夏空军本身出于劣势的时候,英国人突然表示希望能将部署在伊朗的英国皇家空军兵力从战场上撤出!这对于华夏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要知道,虽然英国空军已经没有开战之初的规模了,但是战斗机至少可以凑出一个联队的规模!100多架喷火和飓风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而且在目前为止,至少有5个中队的英国战斗机正在前线支援华夏部队。这5个中队一走,华夏本来就不十分厚实的防空网立马空下来一大块!
“这是报复!”接到秘书送来的文件之后,徐杰气愤的说道。思前想后,徐杰认为英国人做出这种决定的直接原因是那艘停泊在阿森松岛的大流士号航空母舰,华夏拒绝了英国人想要收编这艘战舰的要求。而反过来,英国人就在伊朗战局上给华夏找麻烦!大家毕竟是名义上的友军,华夏不可能抢扣英国飞机,而且就算抢扣了,英国人出工不出力你也拿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回想历史上缅甸英军卖队友的做法,徐杰对英国政府的节操还真不敢高估!
大流士号航母只是直接原因,而根本原因是英国人意识到德国打通了通往印度的通道之后,英国认为再战斗下去已经毫无意义。而且如果华夏在伊朗留有一块落脚点的话,那么大战一旦开始,华夏就可以在伊朗部署兵力而不会直接把兵力部署到印度。华夏的目的英国人也能想到,无非是中东的石油,而如果华夏在伊朗有基地的话,那么当协约国反攻的时候,华夏比英美两国拥有更大的地利!直接从伊朗高原顺势而下,进入两河流域,再最终进入阿拉伯半岛!到最后整个中东都将纳入到华夏的势力范围之内,所以英国人宁可让伊朗全部沦陷,也不愿意让华夏在伊朗拥有一块落脚点!英国人巴不得华夏和德国人拼个两败俱伤然后灰头土脸的撤回中亚!
“华夏的胜利并不符合大英帝国的根本利益,我们要让华夏知道,虽然华夏很强大,但是没有英国人的帮助,华夏不可能挡住德国人的进攻。盟友的价值在于实力,一个过于强势的盟友并不比一个弱势的敌人更好!未来的印度洋战区的战略应该符合大英帝国的利益,而不能让华夏肆意妄为!”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张伯伦这样对准备前往华夏的特使丘吉尔说道。而后者表示了支持!
在大局观上,罗斯福做的就比英国人强多了,虽然华夏过于扎眼的表现让美国人有些丢人,但是罗斯福却并没有做出釜底抽薪的事情,南线的美军依然坚守着现有阵地,而美国在伊朗的航空力量也在和华夏并肩作战。在美国人看来,英国人想的有些太远了,华夏在伊朗的存在本身就可以分散德军的注意力,如果在战时华夏和驻印度的美英联军可以形成钳状攻势,这对于美英来说是件好事。至于说战后利益分配问题,现在说这个真有点早!不过罗斯福对这次突然爆发的争端没有介入,而是看着华夏和英国直接如何明争暗斗。
“如果把伊朗战争看做一场豪赌的话,那么现在华夏和德国人之间的较量已经进入了最后关头,而这时,英国人突然从华夏那里拿走了一叠筹码,并以此为要挟换取更多的利益,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会让华夏对英国更加痛恨,而且这次开了一个极其恶劣的先例,英国人迟早要付出代价的。”罗斯福曾经这样评价道。
感谢书友的打赏~~~,以及书友子月隐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续……)R1292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