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侧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一十四章 应对之法,甲午之华夏新史,终极侧位,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笔趣阁 最快更新甲午之华夏新史 !
如果说从平壤战役打响后的一周时间是第一阶段战斗,那一周后的战斗就绝对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当rì军在此攻击的时候,聂士成等人立即就看到了潜在的危机。
rì军充分发挥兵力和炮兵优势在平壤城周边开出了新的战场,这一下就让本来就不太够用的清军兵力立即捉襟见肘。而且随着5管加特林机枪和步兵用轻型臼炮的使用,rì军的进攻兵力的火力立即上了N个档次。
先说这5管加特林机枪,重量为41KG不到。(不包括跑车重量或者三脚架)。可以又步兵分别携带,shè速每分钟700发。
除了需要一个人摇动手柄供弹比较麻烦,重量过大以外,其它的xìng能不比马克辛差。而且这种武器本来就大量装备rì军。rì军只要稍微改一下,去掉炮车换成合适的三脚架就可以了。而且这种武器沙皇俄国也大量装备,rì本人可以直接从俄国获得子弹和配件,根本不用担心补给或者买不到的问题。
另外一种武器就是那80MM臼炮,这种炮管可以一个人携带的轻便武器,虽说shè程很近,但是在当时步兵交战中双方的距离本来就不远。更重要的是,其轻便xìng为rì军提供了一种可以随时伴随部队前进,随时清除出现的火力点的武器。它的大量使用使得清国的重机枪生存情况更加堪忧,不少机枪组不得不打完一个250发弹链就准备转移阵地。
不过好在rì军虽然火力强大了,但是因为兵力分散了,所以对阵地的冲击还是比较有限,相对于rì军的加特林机枪和臼炮,北洋拥有更多的机枪和迫击炮。而且炮手和指挥官都是受过全新训练的。在正确的战术指导下作战,所以虽然造成了一些麻烦,但是短时间内rì军也无法熟练的掌握支援武器与步兵之间的协同,从战术和协同上来说,与北洋新军还有一定差距,为清军调整防线和战术提供了缓冲的时间。
邵宇等新军将领发现,虽然因为加特林机枪和臼炮的加入使得rì军的进攻部队火力加强,但是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因素使得这些集成化的rì军进攻部队还是存在着很多缺点的。首先,相对于拥有多个预设阵地的清军机枪和迫击炮组来说。rì军在进攻过程中架设阵地和转移阵地十分缓慢,而且阵地的选择余地也很小。第二,无论是加特林机枪还是臼炮,相对于北洋军装备的机枪和迫击炮来说都更加笨重,所以炮组会有更多的人。这样大的目标还是比较容易发现的。
第三,rì军在协同过程中存在着问题,机枪和臼炮和冲锋部队十分容易脱节,相对而言,rì军认为加特林机枪更像是一种类似于火炮这种远程支援兵器,与步兵的距离比较远。这种支援只能说拉近了支援距离。但是还是无法做到完全的伴随进攻。
针对以上的缺点,清军采取了相应的对策。首先,专门成立专门的反压制部队。由82MM迫击炮和37MM呯呯炮组成。在战斗中一般不用于对rì军冲锋部队攻击,专门对付进入shè程的臼炮和加特林机枪。同时强化狙击手的作用。配属有望远镜式瞄准具的步枪,以便在400米左右的距离可以威胁到对方shè手。他们将配合压制部队从装备和人员两方面对rì军伴随支援武器实施打击。
第二,弱化散兵线的兵力布置,强化各支持点的火力和兵力配属。这样做表面上更容易被突破。但实际上整个防线更加稳固。战线被突破并不可怕。只要有支持点用于限制对方的横向展开,同时有足够的预备队用来防止攻击方向纵深发展并有能力将对手赶回去就可以。所以,北洋新的防御体系变成了一线以支持点为骨架。减少步兵配置。二线强化步兵配置并且保有一定量的预备队。
这样一来一线就成了一个牵制、消耗敌人的阵地。而二线才是真正的主防线。而且在强化了雷场。障碍等拖延rì军攻势的设施。总之。清军的战略就是支持点为骨架,主力向后布置,以支持点迟滞消耗敌人,以防守反击的形势实施动态防御。
第三,那就是对付rì军从南线绕过来的部队。说实话,对于这些由步兵,轻型炮兵和骑兵组成的混成部队,聂士成也没有太好的办法。首相。南线的部队不能像其它防线那样通过压缩防御面来提升防御力。因为南线直接关系到大同江运输线的安全和与开城方向援军的联系。无论如何也要保持这两条线路的畅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