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狮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章 平南八策,乱清,青玉狮子,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对于北方来说尤其如此。南方早生反心,林肯一选上总统,南方便撕破面皮,扯旗放炮,扩军备战。此时距林肯宣誓就职还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南方再怎么折腾,他都只能干瞪眼,什么也做不了。而看守总统布坎南是民主党人,素来同情南方,有意无意,无所作为,白白在战备上被南方拉下了好几个月。
形象一点说,开打之时,北方顶多只能使出二分力,南方因为准备的早,稍好一些,但也顶多只能使出五分力,战争必须等到南方使出十分力,北方使出**分力,才能看出眉目。而等,自然需要时间。
至于双方都把主要兵力投入东线,反复纠缠,以致相当一段时间既无心也无力西顾,关卓凡认为,根本原因和战略决策关系不大,而是因为:双方的首都都在东边——最重要的是,距离得实在太近了。
邦联成立之初,定都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弗吉尼亚加入之后按照和弗老大的约定,迁都弗吉尼亚的里士满。于是战争史上一个更大的奇观出现了:两个领土如此广大的处于交战状态的国家,首都之间相距不过200英里,火车一日可到。
对于邦联来说,丢掉里士满等于亡国;对于联邦来说,丢掉华盛顿虽不致亡国,但在政治上是不可承受之重,所以没有任何悬念,双方集中最主要的力量,一方面确保自己首都不失,一方面希望开个金手指,一举攻占对方首都,结束战争。所以也没有任何悬念,华盛顿到里士满这200英里地段,成为人间的大修罗场。
可以说,这个局面是南方主动的选择所致,而北方不能不被迫接招,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美国内战的根本格局是北攻南守,即北方要灭此朝食,南方只想自保——南方从来没想过反过来吞并北方,事实上也没有任何这样的可能。南方的根本战略思想就是以攻代守,逼北方和谈。关卓凡认为,南方之所以会选择里士满做首都,除了照顾弗老大的面子外——弗吉尼亚是当时南部十一州中最强大的一家,最主要的原因正是这种战略思想的实现:所谓天子守国门。
有人认为邦联本应该定都内陆,放北军入境,靠运动战和游击战打垮或拖垮对手。关卓凡则认为,邦联事实上只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如果敌军深入国境,纵横肆虐,各州必会各自为战,从而为敌人各个击破。而且,南方的战略纵深并非看起来那么大,海上联邦又占绝对优势,如果被南北夹攻,死的更快。
所以关卓凡认为,东线的力度不必也不能削弱,他介入历史后这个格局也不用改,但是,西线确实应该加强,应该实实在在地开辟出第二战场,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北方国力人力更加强大的优势,使实力相对较弱的南方左支右绌,进而首尾难顾。
要说明的是,所谓“西线”并非通常说的“西部”,当时美国西部刚刚开始开发,战火并未波及,战场主要是在东部,“西线”其实是“东部的西部”,即美国的中部,沿即密西西比河一带。
关卓凡的建议是,第一步应彻底打通密西西比河这条贯通美国南北的大动脉,将南部一分为二,既切断其东西联系,使邦联的东部无法得到其西部的人力物力的支持,又阻碍其南北水路交通,犹使人血脉堵塞,时间稍久,自然手脚麻木,行动得咎。
欲达到此目的,密西西比河上的维克斯堡必须拿下。其时北军大将格兰特正率兵攻打维克斯堡,强攻不利,改为长期围困。维克斯堡位于峭壁之上,固若金汤,格兰特此计何时才能得售,舆论颇多疑虑。有人担心格兰特孤军深入敌境,若南军聚援,内外夹攻,格兰特屯于坚城之下,有覆灭之虞;有人担心兵力被牵制在遥远的西线,若东线南军乘机发起进攻,首都堪忧,而当时东线南军也确实有异动的迹象。
关卓凡却坚决支持格兰特的行动。他认为南军主力集于东线,难以大举援救维克斯堡;而东线联邦军队的数量并不算太少,如果严密盯防,不轻敌冒进,自保应该没有问题。格兰特为山九仞,即将收一篑之功,绝不能在此时放弃。
这份“建议书”发出没几天,东线南军主帅罗伯特.李大举北犯,结果被败于葛底斯堡;葛底斯堡之役结束的第二天,七月四日,美国国庆日,维克斯堡向格兰特投降。
*</dd>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