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雄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三十九章 陈汉与西荷的较量,主宰江山,汉风雄烈,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陈鸣没有跟身边的人再掰扯,这个时候国人的大国自尊心还强烈的很。对于西方世界完全是一种蔑视藐视的心态,这种心态根本不是陈鸣三言两语可以说开的,必须让他们亲身经历厉害,他们才会学到睁眼来看人。如此他吩咐刘武道。
“殿下,是不是……,还要给南洋水师点一点?”
“南洋水师所处位置与洋人的帆船少不了接触的,郑连昌郑连福兄弟想必是知道厉害的。”说黑暗一些,如果这会南洋水师真的损失惨重,陈鸣也正好收收权。对比东南水师,南洋水师的自主性过于大了一些。
“告诉新加坡,要小心提防可能到来的袭击。”
陈汉过了年,给几个海外地盘定了‘市’这个级别,鸿基市、新加坡市、苏禄市,还有未来的河仙市。级别等同知府,地盘当然没有内地的一府之地那般巨大,但是有一定的兵权,这却是内陆的文官绝对接触不到的东西。
……
陈继功已经回到了上海。别看他手下的船厂被定名为‘舟山’,但实际上位置却是在上海。
作为复汉军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造船厂,舟山船厂不仅要建造西式帆船,也要建造中式的帆船,甚至还接单建造大型商船。
中国的海运在进入清朝以后,比之前明降低了好大一截。到现在时候,民间已经难以看到三桅杆以上的大船了,满清的战船最高也才三桅。
但是去年的时候,舟山船厂成功的造出了两艘四桅的大沙船,运载量均超过了六百吨,今年他们还要向着五桅大船努力迈进。而广东福建沿海的民营造船厂,也迅速跟进,向着四桅、五桅大船迈进。
而想要造更大的船,就需要有更大的帆。后世就有人用这一点来‘诠释’中国海船制造业注定的没落,因为在明初之后的中国已经很难找到宝船时候那样的巨木作桅杆了。
最高大、合适的树木已经给砍了,那可不是十几年、几十年就能长成的栋梁。
而余下的就又被皇帝扒拉了一拨,他要造宫殿、造坟啊。次一点的,也都给人截成一段段的做棺材用。没有合适的材料,那就只能造小船了。
陈鸣有点小急切的把触角伸到南洋,也是为了尽快的利用上南洋的木材。
五颗比之国内木材足足超出两个等级的大木被运到船厂,这消息被陈继功都给惊动了。他如今明面上成了船长,暗营的事儿开始的也真的放下了一阵,可很快的陈鸣又给他加上了。
南方暗营正被拆分当中,里头的人一部分要进入政府、警局工作,比如萧剑、魏长空;另一部分人继续留在暗处,却被一分为二。
一部分继续留在暗营,这些人将成为日后的国安。人数不多!
暗营已经完成了大瘦身,诸多外围人手全给扔到了部队和政府里头,还有一部分人趁机洗白做起了平头百姓。真正算得上暗营的并没有多少人,现在他们当中还被分出了不少人进到了政府里做起了中层官员,就像兔子见过后,地下组织纷纷摇身一变成为官了。
而被抽选出来的一小部分精英,将在日后组成情报局,专职海外情报的探知、探查。
随着陈汉与欧洲人的交流开展,不仅欧洲人要走进来,中国人也要走出去。他们就要混在这个中间,或成为万众瞩目的弄潮儿;或成为默默无名的小海商。
陈继功现在负责的就是前者,他手下握着的人将在不久后成为上海国安局。到那时候陈继功继续潜伏在水下,然后他的职责就会逐渐变成一个沟通内外两大情报机构的平台之一。
“东家,这是从安南运过来的。好大的杉木啊。”
陈继功现在已经进化为半个造船‘砖家’了,一眼就看出这五根大木里面,最大的两根乃是杉木,余下的三根是柚木。后者是优良的造船材料,可做桅杆、龙骨、船壳和肋材。但现在大个头的柚木太难找了。
“仔细看看,仔细检查。”李老汉高声吆喝着。
陈继功已经站起身洗了洗手,站在高处俯视着这五根在水中起伏的大木。
“东家,要用最大的那两根作桅杆吗?”
“你用这两颗柚木来做桅杆,军队能给咱们加钱吗?”陈继功斜瞟了一眼朱渥。
“可是……”可是你不就是公家的人吗?朱渥心里吼道。
陈继功挑了挑眉毛,“这船厂我可是有一成的红利。”我当然还要为船厂的前途着想了。
“你告诉下面的人,这两颗大柚木妥善储藏起来,其他的都用上。”杉木么,不值钱,来源也广泛,跟柚木不一样。
这两根柚木,陈继功会等到西式帆船技术成熟以后,再考虑用不用上。
不管是中国还是欧洲,当制造桅杆的木材不够长的时候,当自我活的木材的途径受到限制的时候,拼接就是唯一的选择。大型帆船在桅杆材供应上有很高的要求,即要求桅杆笔直,又必须有一定的圆径。最好是单独的直材。在欧洲,造船的材料主要来自东欧的森林里,特别是波兰和俄罗斯的森林来提供。而在南中国沿海,要找到这样的合适木材非常难——宝船最终成为绝响,中国的传统式帆船很少有这样高大挺直的桅杆,就是一些双桅的小船,有的也用起了拼接。
就跟欧洲人在木材受到阻断时的选择一样。
拼接而成的桅杆,虽然在整体强度上无法和天然的整根直材桅杆相提并论,但这样的桅杆不受木材本身的大小限制,基本上什么尺寸的帆船桅杆都可以制造,这就太经济了。
舟山船厂的桅杆拼接是中西合璧的,既有西方的痕迹,也有中式的传统榫接工艺,以确保木材拼接处咬合更为紧密。按照技术资料上的要求,船工们还要在咬合部分上钉入铆钉等紧固件,以确保咬合的连接强度。
然后还有铁箍,每个铁箍都是按照部位的尺寸定制的,铁箍的直径略小于桅杆的直径,以确保一旦套上后能够紧紧的箍住。至于如何套上去,热胀冷缩总知道的吧。再加上陈鸣之前发明的‘螺丝起子’、防松螺帽等等,反正制造出来的复合桅杆还是达的到标准的。
就在鲁山很多人忽视的角落里,舟山船厂在陈鸣的扶持下,两年的时间里已经发展到全中国第一的程度了。而且沿着陈鸣给它制定的路线,还会坚定不移的继续往前。
看了木料后的陈继功没有立刻转回去,而是到了不远处最大规模的一处船坞里。过百名船工正在蚂蚁一样有条不紊的忙碌着,一艘五桅大船,就静静地躺在船台上。
“你们都给我用心了,太子殿下马上就要到江南了。咱们厂造的船,太子殿下一定是要过目的。”
“四月份的时候,主体要彻底完成;五月份的时候,装饰要结束,然后就是下水试航。”六月份之前,这艘五桅大船要彻底经受检验,因为这五桅大船是要在武昌接陈惠的。这是献礼!不容有误。
“这要这艘船顺利交工了,你们每人嘉奖三个月的工钱。”(未完待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