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马散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五一章 艰辛的路,辛亥大英雄,河马散人,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笔趣阁 最快更新辛亥大英雄 !
1921年的开始就轰轰烈烈。
首先是国际上传来一个个爆炸消息,华盛顿海军条约第一阶段谈判不欢而散。中美都对英rì同盟提出批评,叶祖圭更表示随着中英关系步入正常化的时刻,英国却继续维持同盟无疑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而且从舰船吨位到人员素质都远不如近邻的情况下,不能接受限制海军发展的任何条约。为将中美拉回谈判桌,英国最终放弃英rì同盟关系,rì本也知道这个联盟维持不了多久,只能失望的接受。但英rì两国之间因为互相需要,所以继续保持特殊良好关系的大趋势还没出现变化。
紧接着就是奥斯曼消亡,土耳其共和国成立,随后是《里加条约》签署。由于俄国红军进攻华沙失败,莫斯科和波兰之间的战争走到尽头,这场战争中斯大林因为失去领导权和列宁及托诺茨基之间产生矛盾,失败后他公开表示自己是“唯一不同意进军华沙”的zhōng yāng委员,就此推卸一切责任。身体rì渐变差的列宁无心和[他争辩,为尽早结束内战最终答应签署《里加条约》,将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西部大片肥沃土地割让给波兰,从而结束了战争状态。历时大半年的战争导致百万军民死伤,整个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都满目疮痍。
东方威胁依旧,重建又需要天量资金,束手无策的莫斯科不得不放任两地dú lì自治,成立乌克兰共和国和白俄罗斯共和国。这也导致周边地区各国纷纷不稳。最后又掉头和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国签署新和平协议,任由其自治dú lì。
欧战的影响其实还远未消散。
国内同样深陷冰火两重天中。
先是1920年底青海大地震,导致青海、甘肃、陕西多处严重受灾,有四个城市被地震直接摧毁,470余万人无家可归。虽然民国zhèng fǔ出动16万军队救灾,还紧急从内地运输大量帐篷和粮食,杨秋、黎元洪和胡惟德等人也亲赴灾区视察。依然因为交通不利,卫生差,天气严寒导致22万人死亡。
大地震预示着中国进入了足足四年的自然灾害高发期。南京为此还仿英国模式建立zhèng fǔ公共危机管理部,应对全国突发xìng灾害事件。高兴的是地震后不久,全国终于进入紧张地第二个五年国家建设计划中。随着币改深入。民元发行总量开始急剧攀升,仅《民外合约》签署收回白银后至1921年年5月,财政部就连续发行30亿民元纸币和20亿不记名国债。正如舒米切尔描述的那样,没多少人会收藏纸币,喜好存钱的传统使这些纸币大部分都回流至央行手里。
资金有保障后,zhōng yāng财政部仅年初四个月就下拨各类资金10亿民元,加上地方财政总计拨付建设资金22亿民元,全国各地都涌现出大量新建项目,这些项目又将之前因为破产倒闭失去工作的工人吸收大半。外部世界的和平刺激了国家建设速度,但杨秋为首的新一代富有远见的民国政治家却很清楚。中国还远没到能真正向世界喊不的时刻。
沿着陇海线前进的火车上,两拨年轻人针对不久前的《民外条约》互相争辩,吸引了不少眼球。左边那群人衣着光鲜,一看就出自富户人家,率先发难道:“副总统此次就是错了。何必再争。”
“布列斯特和约靠我们和英美打赢德国,才答应作废,我们又能靠谁呢?”
“几年后洋人就能制造出很多产品,到时候国人的钱都要被他们赚光了。”
右边的学生却没他们那么鲜亮,大部分都是普通布衫,不少人的衣服上还留有补丁。一看就是受免费教育政策实现了大学梦想的普通学子。不少人胸口还佩戴者青年会的会徽,反驳道:“......这位兄弟,你不知道他们挣得是民元吗?他们挣的钱还是要用在国内的,哪怕是买一船煤回去,钱也要留下。”
“但这会对我们的工业冲击,民族产业会萎缩。”
“胡说!全国统计人口已近五万万,这么多嘴巴要吃饱穿暖,靠我们自己要到何年马月?只要国富民强,再扩大十倍又有何惧?我们要做的是监管好他们,而不是闭关锁国。”
“要想监管谈何容易,这些洋人搞工业已有百年历史,造出来的东西也比我们好,犄角旮旯比我们熟悉,与其到时候头疼医头还不如不开放。”
“五万万国民的大国!岂能由着洋人继续讹诈?满清时洋人外资什么德行大家不知道吗?要说搞建设我们这些人都可以上,何必要求洋人来?所以开放外资实乃不智之举……渐渐地,左边那群反对开放的年轻人占了上风,不少普通人都被他们的论调吸引,认为洋人都不是好东西,所以不该放外资进入国内,至少也是慢慢来还是那么大量。
一直在角落里的詹天佑听到这里,既欣慰又皱眉。欣慰的学生们都开始关注国家发展,皱眉的是很多人还没明白一些事情,思想还处满清末期不敢主动走出去迎接挑战的时代。
旁边的年轻助手也有些不服气,起身刚想帮那些国社学生几句,却被他拉了回来:“是什么人?”
“是běi jīng大学和南开大学组织的西北采风团。”助手愤愤不平:“部长您听听,简直是信口雌黄嘛,把我们民国当成满清相比了!没有外资注入,我们去那里引进设备。”
“呵呵......。”詹天佑笑着摆摆手:“这种事何必去争,他们不是要去西北采风吗?去了就知道这个国家倒是什么样子了。”说完后喝了口水。不再管这种辩论,摊开图纸从包里随便拿出一个硬邦邦的白馒头,边吃边开始工作,问道:“海岸南线准备得怎么样了?”
詹天佑出门一般不会乘坐包厢,而是和普通人一样挤在沙丁鱼罐头似的车厢。国家建设太需要钱了,铁路又是重中之重,所以他坚持以身作则。但这样做也有麻烦。就是一路上都很吵杂,幸好左右座位上都是助手和工作人员,还有杨秋派来的jǐng卫员。所以避开不少麻烦。
年轻助手知道他的脾气,也干脆不管辩论,介绍道:“南线上我们先选定7个动工点。基本上每个省都有。最大困难是广西和福建,山连山水连水,施工难度不比陇海线差多少,江苏、山东和浙江相对容易。北方最大麻烦就是长白山地区,这里海拔太高,严教授已经去实地勘测,准备看看是绕路还是开凿涵洞。”助手开始讲解环中国铁路南线的情况,这条铁路已经得到杨秋和财政部的全力支持,并拨付500万还派空军和陆军工程兵帮助进行先期测绘工作。这可是他的毕生愿望,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出错的大工程。所以听得非常仔细,每每有不清楚的就要询问上几遍。
“陇海线被地震破坏的情况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