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笨阡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六十二章 建文大帝(二),机智笨探,笨笨阡陌,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我突然的发生,瞬间惊住了朱苓。
“驸马,走?我们去哪啊?”
“去哪都行,离开应天。”
“驸马,你是不是遇到什么事情了。京都是我们的家啊。要走,你要去哪啊?”
对啊,朱苓是朱元璋的女儿,十公主!天生就娇生惯养。朱苓要是跟着我去过过日子,朱苓是否愿意呢?李林又是否愿意呢?
我一下子又沉默了。
朱苓看着我问道:“驸马,你是不是遇到什么烦心的事了,能不能跟我说说?”
我叹口气,喃喃的说道:“没!没事!”
一下子我什么心情都没有了,只是感觉到无比的沮丧。虽然我和朱苓做了十多年的夫妻,不过我的身世,却从来没有对朱苓讲过。毕竟这是一个非常可笑,又让人难以置信的事。
我应该怎么办?我应该如何选择?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第二日上朝,就得到了来自各省的奏书,一周前黄河发生了水灾。一瞬间有几十万的难民在这场水灾中,失去了亲人,无家可归。
以太傅魏少正为首的官员,建议必须马山刚打开国库,准备银两、粮食去赈灾。
虽然这些年大明的国力蒸蒸日上,国库也非常的充足。不过在朱元璋死亡之后,国库就花了将近三分之一。早在洪武二十五年的时候,朱元璋就秘密的派人在明孝陵开始建立他与马皇后的墓穴。朱元璋死后,朱允炆为了孝顺朱元璋,所以打开国库,用了将近三分之一的财力,大力修缮明孝陵。而且在朱元璋的墓里也安放了很多价值连城的珠宝。
毕竟谁也没有想到,黄河竟然会发水灾。
而以燕王朱棣为首的一些官员和藩王,在得知黄河水灾发生之后,心里也清楚,以现在国库的银子来说,一旦发往前线救援。势必会国库空虚。所以一切要冲长计议。
以魏少正和朱棣为首的两派也开始了争吵。
“靠山公有何意见?”
朱允炆年轻,一看到大殿之上发生了争吵。朱允炆又拿不定主意,所以就把问题甩给了我,希望我可以解决。
而我脑子里想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自己。我应该如何抽身,根本也没有认真听任何事。
“靠山公?靠山公?”
朱允炆叫了我好几声,我都没有反应。若不是身旁的方孝孺偷偷的推了我一下,我还愣在原地呢。
“啊?陛下!”我走向前一步。
而争论的朱棣和魏少正此时也停止了争吵。因为两个人都知道我说话非常的有份量。所以两个人的目光都转移到了我的身上。
“不知道燕王和太傅,二人在争吵什么,这么激烈?”
我的一句话,大殿之上的人,全都蒙了。
此时不光是魏少正和朱棣两个人的目光,所有人的目光都转移到了我的身上。
而我不慌不忙的说道:“我觉得啊,不管遇到天大的事,都有解决的办法。我之前说过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办法永远比困难多。一个人要是头脑不冷静,作出的决定就一定是错的。诸位大人,你们赞同吧。”
其实朱棣和魏少正争吵的那么激烈,我一句话也没有听进去。
不过当我说完这些话的时候,满朝的文武也都沉默了。
毕竟我讲的这些话,都算是哲学词汇,在古代那些人怎么会懂的哲学。所以甩出一些现代词,这些人下示意的都会沉默思考。一旦思考,不知不觉的就会对号入座,感觉到我说的话有道理。
魏少正连忙说道:“靠山公所言极是。老夫失言了。”
说着魏少正朝着朱棣一抱拳,表示赔礼。
而朱棣此时也消气不少,朝着魏少正回礼。
朱允炆见我不慌不忙的就阻止了两个人的争吵。朱允炆连忙说道:“靠山公,看样子对于黄河水灾,你已经有了办法。”
我摇头回道:“回陛下,臣暂时也没有想到办法。”
“没有?”
我说没有想到办法,朱允炆和在场的文武大臣都不相信。毕竟我稀奇古怪的想法和语言,在他们这早就已经根深柢固了。人就是这么奇怪,一旦在别人眼中树立起来高大形象,就不会瞬间泯灭。
太师庞义走上前笑道:“启奏陛下,靠山公此时智珠在握、成竹在胸。势必想到了治理黄河水灾之法。现在水灾严重,各省各部也都在等候陛下的圣旨。”
朱允炆看着我说道:“靠山公,你若有解救之法,不妨直言。现在水灾极为严重。各省各部也都在等候京都的解决方案。”
这一下子我就想当为难了。
毕竟我真的没有想到办法,事关重大,我又不能胡说。
我连忙施礼道:“陛下,黄河水灾事发突然,臣却是没有想到办法。不过臣以为,正是因为此时事关重大,所以不可能仓促决定。”
满朝的文武都感觉到所言极是。
朱允炆缓缓的点头说道:“既然如此,诸位爱卿,都回去好好想一想。明日早朝,在做决定。”
“是!陛下!”
退朝之后,朱允炆马上秘密叫上了方孝孺等人和我,来到麟德殿商议黄河水灾之事。
朱允炆问道:“老师,今日在早朝之上,我看您欲言又止。是不是您已经想到了办法。可是您为何不说呢?”
这个时候的我清醒多了。而我妆模作样的说道:“臣感觉燕王和太傅二人两个人所讲的都对。不过。”
朱允炆问道:“不过什么?”
我摸着下巴,喃喃的说道:“臣一直在想,有没有办法,可以让两个人的意见折中。这样绝对黄河水灾的问题就不大了。”
方孝孺言道:“靠山公所言极是。黄河水灾刻不容缓。不过现在国库确实不够救灾。到底还有什么办法呢?”
我假意沉默,装作思考。
而朱允炆也是愁眉不展。
齐泰连忙说道:“靠山公曾经讲过,遇到问题,首先要想最直接的解决办法。既然灾民那么多,国库的银两又不足以赈灾。那么不如这样!”
朱允炆看着齐泰问道:“齐大人,你有何办法?”
齐泰施礼道:“陛下,不如发榜安民,提前收取五年的赋税。这样就可以救灾了。”
“这?”
朱允炆在早之前就颁布了大赦天下的檄文,而且从明年开始正式用年号建文。
这才刚刚大赦天下,就马上颁布檄文,要加重赋税。那老百姓能干嘛?
所以当齐泰讲完,朱允炆瞬间就沉默了。
方孝孺喃喃的说道:“加重百姓的赋税,这不好吧。”
齐泰解释道:“不是加重百姓的赋税,而是提前收取五年的赋税。也就是说,未来的五年时间,百姓不用交税。只要檄文发到各省,我相信老百姓在看到檄文之后,也能理解朝廷之举。”
黄子澄说道:“这未免不是一个好的办法。只不过突然间收取五年的赋税。老百姓愿意吗?”
左右为难之下,朱允炆再一次看向了我。
“老师!您以为如何?”朱允炆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