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的失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辽东的稳定,大明政客,风中的失落,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笔趣阁 最快更新大明政客 !
卢象升主持辽东边军的裁撤,并非是那么简单的事情,牵涉到十几万的辽东边军,尽管有阎应元的协助,有祖大寿和祖大乐等人的鼎力支持,但这样的裁撤,毕竟是牵涉到军士的切身利益了,所以想要稳定,是需要花费极大气力的。
当初征召和扩充辽东边军,主要还是从京畿附近抽调的军户,这些军户与寻常的百姓是不一样的,家人基本依靠着军户的军饷过日子,往往是一个人到军队之中去了,全家都跟着搬迁了,来到了军队所在地,虽然苏天成在大明朝廷为官的时候,曾经下定决心,要废除军户制度,但在京畿之地,是朝廷牢牢控制的地方,裁撤军户制度的事情,想都不要想,朝廷是绝对反对的,故而这里的军户,思想上的认识一时半会转不过来。
尽管说大晋朝廷已经彻底废除了军户制度,但随之也需要消耗极大的精力,主要是需要稳定这些军户,让他们有饭吃,有地方住,在南方地区,朱审烜等人就消耗了太多的气力,竭尽全力安置这些军户,特别是那些世代为官的军户家庭,经过这么多年,早就退化了,祖先的那些英雄豪迈的气概,丢的无影无踪,剩下的就是如何的吃空饷,如何的搜刮民脂民膏了,这样的军官是坚决要裁撤的,留下只是祸害。
辽东边军一样牵涉到这样的问题。
当初扩充军队的时候,想到的就是人数的增加,也依赖于朝廷暂时能够拿出来一定的军饷,辽饷也是大多拨付给辽东边军使用的,如此还能够维持,到后期大明朝廷摇摇欲坠的时候,其实辽东边军就处于崩溃的边沿,几乎无法维持了,好在江宁营秋风扫落叶,很快就推翻了大明朝廷,开始着手对辽东边军进行必要的整治了。
卢象升与祖大寿和祖大乐等人商议之后,又与阎应元进行了仔细的谋划,大致的意见,还是让这些军户回到原籍所在地,官府已经收回来了耕地,这些军户回到原籍地之后,改变了原来的户籍,重新登记,成为老百姓,安安心心的耕地生活,倒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但时机不是很好,春耕时节已经过去了,让军户回到原籍所在地,朝廷需要拿出来一大笔的银子,至少需要给这些军户一定的安家费,回家之后能够生活,能够保证到来年秋收的时候,家家户户不至于饿死人,不至于有人造反。
经过了权衡之后,卢象升提出来了预算,折合需要白银接近两百万两,这个数字,就连卢象升自己都惊呆了,感觉到难度太大,不好向朝廷奏报了。
但裁撤军士的事情,是不能够拖延的,况且如今的辽东边军,是朝廷拿出来粮食直接养着的,包括这些军士的家眷,若是拖延的时间长了,朝廷的损失更大。
当然,卢象升准备裁撤辽东边军的时候,银行的创办与统一发行纸币都还在筹谋之中,没有正式付诸实施,故而卢象升考虑到,朝廷的压力太大了,毕竟在防御黑死病方面,已经消耗了朝廷天文数字的银子。
就在卢象升等人还在加紧筹谋的过程之中,辽东出现了一些异常的情况,很多的传言出现了,什么朝廷不会管辽东边军了,辽东边军是原来大明朝廷的军队,朝廷肯定是不相信的,说不定朝廷还会派兵镇压辽东边军等等,这些传闻虽然没有广泛的传播,但已经引起了卢象升等人的高度重视了。
辽东的情况已经很复杂了,特别是在大明朝廷当初占领了广宁,在广宁开展互市之后,大量的满人、辽东商贾和辽东汉人进入了广宁,通过广宁又进入了锦州和宁远城等地,有些就直接留下来做生意了,大明朝廷没有对这种情况表示异议。
辽东边军整体的归顺大晋朝廷之后,从稳定的角度出发,没有要求整合辽东的治安状况,而且朝廷也是清楚的,因为后金鞑子再次占据了广宁、西平堡和义州等地,位于广宁的互市自然的消亡,商贸的交往都是依靠尚在辽东的商贾了。
这也就预示着,辽东肯定存在后金鞑子大量的奸细,借机搜集情报。
当年唐海泰的教训,卢象升是非常清楚的。
正当卢象升怀疑的时候,来自朝廷的情报也送来了,情报很明确的表示了,后金鞑子有意搅浑辽东的局势,想着趁机从中谋利,这个情报,是根据辽东出现的情况做出来的分析,其实卢象升也有这样的分析。
但情报里面同时也有要求,辽东必须要保持稳定,不能够乱,也不能够进行大规模的清洗活动,免得人心惶惶的,一旦辽东出现大规模的迁移活动,增加压力的就是内地了。
这令卢象升很是为难了,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很快,卢象升的奏折批下来了,令他想不到的是,他提出来的要求是二百万两银子的安置费用,朝廷竟然拨付二百五十万两银子的安置费用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