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月清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2章【大周王朝】,唐朝那些事儿,朝月清风,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快更新唐朝那些事儿最新章节!
赵匡胤当然也很清楚,但是也没有加以制止,只是传令全军就地安营,自己则躲起来喝闷酒,而且又多喝了两杯,便早早躺在床上睡起觉来。
赵匡胤虽然睡了,但是军中的士兵们却不肯睡,都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纷纷对白天那个“两日相争”的自然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又联想到天子年幼,士兵们就算冒死去打仗他也不知道,这样下去人心不就散了,队伍又要怎么去带呢?
大伙儿越说越激动,到了晚上终于是控制不住情绪了,便各提刀剑组团找到了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掌书记赵普,大声喊道:“将士们已经商量好了,要拥立太尉为天子。”
赵匡义对这个情况已经有所掌握了,也不觉得惊慌,便对他们说道:“哎呀!你们的热情很高,而且这样的要求也很合理,不过这个事情太大,还是容我们开个会研究一下吧!”
将士们听完立刻拒绝,纷纷喊道:“不行,我们想拥立太尉做天子,已经有所行动了,如果事情不能办成,还有我们的活路吗?”
赵匡义听完也就不再拒绝,便说道:“帝王之兴,朝代更替,▽,虽有天命,但也在人心。你们有意拥立太尉做天子,能保证事成之后,不剽掠百姓,不伤害周朝宗室吗?”将士们都连声答应。
赵匡义在得到将士们的保证之后,也就没有了疑义,随即传令下去。按既定方案开始部署。当天晚上,全军将士都披戴整齐。手持兵刃,列队站好。紧张而又焦急地等待着天明。整整一夜,军中唯有一人还在帐中安睡如故,他就是这场政变的第一男主角——赵匡胤。
正月四日凌晨,天色刚亮,将士们就已经按捺不住躁动的情绪了,开始鼓噪不已。赵匡义见事机成熟,便亲自带着军中的全体高级将领闯进了赵匡胤的帐中,把昨天晚上发生的事情对他做了详细的汇报。赵匡胤因为头天晚上喝了酒,还不知道事情已经做出来了。听完之后急忙出帐观看。结果一出去就看见大队的士兵已经把他的帐篷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起来,面部表情也都非常严肃,很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势。
赵匡胤看完之后,扭头就想躲回帐中,却立刻被身旁的众将拥住,紧跟着就有一件早已做好的黄袍披到了他的身上,接着就是三军将士全体跪下,齐声高呼万岁。然后又不由分说,把他架起来抬到马上。要拥他南下回京夺取皇位。
当时由于士兵们的热情太高,造成场面极度混乱,根本就控制不住。赵匡胤知道已经无法挽回了,只好死死地勒住缰绳。大声喝骂道:“你们这些人贪图富贵,想立我为皇帝,那么我的号令。你们为什么不服从。”
将士们都停了下来,齐声回答道:“唯陛下之命是从。”
赵匡胤就说道:“那么好吧!你们想让我当皇帝可以。但是我有我的条件。太后和皇上,我都曾经侍奉过。满朝的文武,也都曾跟我同殿为臣。
回京之后,我要求你们做到不伤害皇室,不凌辱百官,不剽掠百姓,这就是我的三不政策,也是我的道德底线。你们要能做到,我就答应你们的要求,如果不能做到,我是誓死不从。”
将士们听完都很感动,连声向赵匡胤做出了保证,赵匡胤也就不再推辞,和将士们一起南下返回京城。
这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全过程,这场兵变可以看成是当年郭威澶州兵变的山寨版。因为郭威当时所采用的道具是一面黄旗,不像赵匡胤这次,居然连黄袍都已经做好了,如果连这样都还要说自己事先并不知情的话,那简直就是雷死人不偿命了。
赵匡胤回京之后,一切事情都顺理成章了。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韩通率先听到的消息,正准备回家召集人马组织抵抗,但是刚进门就被赵匡胤的手下大将王彦升追到家里杀了。韩通是禁军中唯一一个不服从赵匡胤的高级将领,他这一死,赵匡胤夺取政权也就没有任何来自军方的阻力了。
朝臣方面,宰相范质和王溥是在朝中听到赵匡胤兵变的消息,范质非常激动,一把抓住王溥的手掌,连声说道:“悔不该不辨虚实,就派赵匡胤出征,这都是我们犯下的错。”由于他反应过度,指甲插进了王溥的肉里,竟然把王溥的手掌抠出血来。但好在王溥也被惊得目瞪口呆,根本就不知道疼。
不多时,这两人就在士兵胁迫之下见到了赵匡胤,赵匡胤与他们见面之后,立刻失声哭道:“我受先帝大恩大德,还没有来得及回报,就被这些士兵逼着做出了这种事情,真是没脸再活在这个世上了。”说罢更是哭得捶胸顿足,表演非常到位。
范质和王溥两人相互对望,都是大眼瞪小眼,还没来得及说话,赵匡胤的手下大将罗彦瓌就拔剑张目喝道:“天下无主,太尉当为天子。”这就是武力逼迫了,还是王溥为人机灵,见机不好,立刻就跪了下来,口称万岁。范质本不愿向赵匡胤低头,但事情到了这个程度,再对抗下去也就没有了意义,于是范质也就只好本着光棍不吃眼前亏的精神,执执拗拗地给赵匡胤跪了下来。
范质和王溥是朝臣中的领袖,连他们都向赵匡胤称臣了,别人当然也就不会再顽抗下去,于是全体投降。而当时后周的皇帝柴宗训刚满七岁,还是个小孩子,符太后本年二十五,还是刚进宫的,根本就构不成反抗势力。
赵匡胤甚至都没有去理他们,就命人把事先准备好的逊位诏书取出来读了一遍,算作是他们主动让位了。
正月五日。赵匡胤正式在崇元殿登基,由于在此之前。赵匡胤担任着后周归德军节度使,归德军的治所设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所以定国号为宋,改年号为建隆,降周主柴宗训为郑王,符太后仍为后周太后,母子迁往西宫居住。
并命各有关单位焚香禀告天神、地神、农神,同时大赦天下,遣使骑快马赴四方军镇、藩国颁发诏书。由此,长达五十三年的五代终于成为了历史,天下从此进入赵匡胤时代。
赵匡胤就这么当上了皇帝。应该说还是非常顺利,但顺利的也只是过程,当上皇帝的赵匡胤遇到的麻烦其实比谁都要多。
赵匡胤是五代乱世的终结者,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在他刚当上皇帝时,却难以让人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是因为五代乃是极乱之世,政变频发多如牛毛,像后梁的朱友珪、朱友贞,后唐的李嗣源、李从珂。后晋的石敬瑭,后周的郭威,都是靠政变当上的皇帝。这还都是成功的案例,不成功的则无法计算。
可即便是这些政变界的成功人士。也都没有能落下什么好下场,不是在位时就被人篡杀,就是死后没几年。江山又被异性夺走,谁也逃不过这个规律。那么又有谁会相信。赵匡胤就一定能走出这个怪圈?
实际上,赵匡胤同上述那几位先行者比较起来。还有一个很大的劣势,就是他的前代帝王柴荣是个有着崇高威望的一代雄主,以至于人们都对他十分怀念。而赵匡胤毕竟是柴荣一手提拔起来的干部,如果过分诋毁柴荣的明君形象,会被人看作是忘恩负义的小人;但如果放任人们对柴荣的仰慕之情,则会显得自己所建这一朝来路不正。同理,对于柴荣生前使用过的那些大臣,如果一概摒弃不用,朝堂不免要为之一空。如果照常使用,这些人都是前朝的重臣,免不了要有追思故主之情,又焉能对自己尽忠报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