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罗宋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一六一 芭蕉心尽展新枝(三),金鳞开,美味罗宋汤,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笔趣阁 最快更新金鳞开 !
“这篇文章不错。”朱慈烺从一应文士的作文中挑出一篇。
张诗奇虽然仍被人以“知府”称呼,也时常去西安府府衙走动,代表皇太子转达一些切实的需要。但他只是河南府的知府,而河南府府治都洛阳已经沦陷,所以他大部分时间都呆在秦王府,跟在朱慈烺左右。
侯方域为了在知府衙门被这位张知府“抓住”,着实下了一番力气。
张诗奇上前看了一眼,道:“殿下,这是侯方域所作,他是前户部……”
“侯恂的儿子。”朱慈烺显然对他十分有印象,接口道:“怎么会去你手下的?”
“如今还是外聘。”张诗奇连忙解释一句,心道:难道皇太子与侯恂有什么过节?怎么听着口吻不善啊?
朱慈烺又重头看了一遍,道:“写得的确不错。唉……”可惜亡国之后终于还是踏进了满清科场,更让人见笑的是,竟然还没有考中。
张诗奇不知道皇太子感叹什么,小心问道:“殿下,此人可有不妥否?”
朱慈烺摇头道:“此子乃复社中人,古文名称一时,以此文看来的确不负其盛名。更难得他肯学实务,当年随侯恂在京时曾写过屯田策,我在宫中也是看过的。”
朱慈烺绝非虚言。明末四公子之中,他留心的只有两位:百科全书一般的方以智,以及与李香君留下《桃花扇》故事的侯方域。
前者是永王、定王的老师,他身为太子,不方便太过靠近。让有心人看到还以为自己想挖弟弟们的墙角。那才是黄泥甩在裤裆里,怎么都说不清的事。至于侯方域,虽然没有那么多杂学,但是在文章上声名极高。史可法致多尔衮的书信便是由他执笔起草,也算是江南文坛不可小觑的人物。
“只是,此子孟浪太甚,非但喜欢参与《留都防乱》这等闲事,连科场之中都不知道收敛。”朱慈烺颇有些失望道:“先生没读过他的试策吧?”
“确实没有。”张诗奇额头一阵冷汗:若是他考中了,我说不定还会去读一遍。既然没中。我怎能想到去看?
“他那试策写得倒好,南省许多制艺教材之中都有收录。”朱慈烺冷哼一声:“只是他一个小小生员,竟然指摘圣天子的不是!这岂不是狂妄得没形没状了!”
侯方域与复社其他才子一样,喜欢针砭时弊,讨论天子得失。考试之时,侯方域得了题目,又想到自己父亲被囚狱中,脑子一热就写下了“天子察察为明”的作文,公然指摘崇祯帝不能明辨贤愚。作为一个孝子。有这样的情绪并不是过错。可这能解决什么问题?原本到手的举人功名也因此飞走。四年过去了,侯方域仍旧是个生员,为救父亲亟亟奔走,甚至急病乱投医。
朱慈烺并不满意崇祯的执政能力和治国手段,也无意替崇祯掩饰。但崇祯好歹是他这个身体的生身之父,是个宁可缩减自己伙食、衣物也不亏待孩子的好父亲。无论从外在名义,还是内中相处日久产生的情感,朱慈烺都不会因此原谅侯方域。
而且那篇“察察为明”的作文里。隐约还流露出党争的烟雾,这更让朱慈烺不愿看到侯方域参与到权力中枢来。
——但是这篇文章实在太合心意了。
朱慈烺拿着这篇文章又看了一遍。果然详略得当。在世界本源到底是先“气”后“理”,还是先“理”后“气”,或是“理气混一不分先后”,这个唯心唯物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文章完全没有阐述!反倒强调了张载在从学之前,志心军事的经历。又写了横渠门下对于地理、农学的贡献。这简直就是朱慈烺的贴心小棉袄,完全将皇太子置于张横渠先生同一条轨道上,理直气壮告诉天下大儒:虽然如今的皇太子只是以知兵闻名,但看看太子殿下零星写出来论著,谁知道未来不是一代承上启下的大宗师呢!
“让侯方域来见我吧。”朱慈烺对比了一下吴伟业。像吴伟业那样屈从暴政。当了满清国子监祭酒的变节分子,朱慈烺都不耐其烦地悉心矫正,虽然目前进入了一个低谷,但并没贴上朽木不可雕的标签——否则早就将他赶出官驿了。侯方域到底只是年轻气盛,如果一直带在身边好好雕琢,至少可以用他的才气做些更有利于国家民族的事。
张诗奇只看了一遍就将侯方域的文章印在了脑子里,心中却有些疑惑:这文风颇有沉稳气象,与侯方域往日跳脱的行文颇有不符。难道侯方域真能随心而发,落笔成文,作文之道已入化境?这份功力,放眼天下也没几人能够做到啊!
——唔,之前的吴庶子倒是其中之一。
张诗奇突然有了些许联想,再将吴伟业曾经的奏疏、启本回忆起来,竟有六七分像。有了这份联想,原本有着浓郁关中气息的文章,渐渐展露出一两分江南水乡的秀气。
侯方域见到张诗奇的时候,毕恭毕敬行礼作揖。张诗奇却没了往日给他的优待,板着面孔问道:“日前你交来的作文,是出自何人之手?”他这么问话,已经不信原作者是侯方域了。
侯方域心中惊喜交加:喜的自然是这篇大作果然入得太子法眼,否则张诗奇也没必要特意再来核对作者;惊的是张诗奇一个小举人,竟也不能小觑,不知道从来看出了端倪。
为了面见太子,援救父亲,侯方域定了定神,朗声道:“正是学生有感而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