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爷孤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两百八十四章 不辞而别的温莎,我的元首,落爷孤独,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丘吉尔在民众这种悲观绝望的情绪下,也是焦头烂额,迫切地希望重拾英国民众的必胜信念,现在英国国王第一顺位继承人温莎终于回国了,这让丘吉尔顿时松了口气,至于温莎是不是带着孩子回国,那不是丘吉尔该管的事情。
温莎回国后就立即举行了乔治六世国王的葬礼,并在第三天就举行了国王加冕仪式,同时温莎公主还发表了十分著名的演讲,号召所有的英国国民团结起来,抵抗德国的侵略,保卫承上帝洪恩的大英帝国。
“我承上帝洪恩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其他领土和属地女王,英联邦元首,国教(圣公会)的捍卫者伊丽莎白二世”。现任英国君主,英国、英联邦及15个成员国国家元首,国教会最高首领。
在这个庄严的时刻,也许是我国历史上最生死攸关的时刻,我向每一位民众,不管你们身在何处,传递这样一个消息,对你们的心情,我感同身受,甚至希望能挨家挨户,向你们倾说,我们中大多数人将面临大英帝国生死存亡的战争。
我们的张伯伦首相已多次寻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争端,但一切都是徒劳的,我们被迫卷入这场战争,我们必须接受这个挑战,如果希特勒大行其道,甚至文明秩序将毁于一旦,这种信念褪去伪装之后,只是对强权的**裸的追求,为了捍卫我们珍视的一切,我们必须接受这个挑战,为此崇高目的,我呼吁国内的民众以及国外的民众以此为己任,我恳请大家保持冷静和坚定,在考验面请团结起来,考验是严峻的,我们还会面临一段艰难的日子,战争也不只局限于前线,只有心怀正义才能正确行事,我们在此虔诚向上帝祈祷,只要每个人坚定信念,在上帝的帮助下,我们必将胜利!”
温莎的演讲,瞬间又提高了英国的军心和民心,大家好像有了主心骨一样,最主要的是温莎并不逃避德国飞机的空袭,在德国飞机轰炸过后,温莎总会带着自己的管家或者的大臣出现在救灾的现场,亲自指挥救灾,这让英国的普通英国民众更加信任英国王室,要知道此事的温莎可是才生过孩子,身体还是十分的虚弱,绝对是需要静养,但是为了大英帝国,温莎没有顾忌自己的身体,这也是温莎公主此生以后,只有张德华这么一个儿子的原因,今后的温莎再也不能生育了。
可是倔强的温莎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至于温莎的儿子的哺乳问题,到是不用温莎担心,王室当然有奶妈负责,战争时候,绝对没有那个八卦小报会瞎眼了,去挖掘王室的八卦新闻,至少英国的八卦小报不会,别的国家就不好说了。
比如美国有的八卦小报就报道了温莎的在战争中的表现,当然这些报纸是给了温莎无数赞美之词,但是这些八卦小报笔锋一转,就把眼球盯着温莎的混血儿子身上了,这个没有办法隐瞒,张德华的名字和外观,就让人看一眼就知道温莎的儿子是一个中英混血儿。
猎奇心理永远是普通大众的心里需求,切别是在战争的时候,大家更是需要一些猎奇的事情来分散紧张的情绪,美国的八卦之人纷纷猜测温莎的儿子到是地温莎和谁生的,如果不是因为战争,美国人无法去德国挖掘内幕,不然这些好事之人早就把张德华的身世给查了一个底朝天,其效果比人肉搜索还好。
张俊正在安排莫斯科郊外高尔基城市的防御,现在气候寒冷德国是不会在进攻了,而是防御苏联的困兽犹斗,此时的张俊的突然收到莫德尔发来的电报,莫德尔在电报里面说,巴库外的伊朗那边英国调兵频繁,局势又点不对,第二件事就是张俊的秘书父亲去世,现在已经回家奔丧去了。
第一件事张俊还是比较上心的,前期没有办法关注巴库,现在苏联的乌拉尔工业区已经拿下,自己的两百多万部队全部部署在莫斯科的另外一边,这样以来后勤压力就大,所以张俊打算把莫斯科东边的两百多万部队掉一半回去休整,巴库地区就是最好的休整之地,那里的气候温暖的多,此时还有十几度的温度,这里不管是理想的休整之地,同时这里距离德国也比较近。
从德国到巴库的物资只需要运输八百多公里,而运到奥尔斯克是差不多两千公里,不管哪种原因,张俊就必须撤回自己大部分的党卫军,苏联欧亚分界线就留给俄罗斯党卫军防御好了,张俊只要留下二十万机动兵力就可以,整个冬天俄罗斯党卫军也可以继续扩编,现在打下的苏联地方也多,苏联俘虏和武器也不少,俄罗斯党卫军扩编到三百五十万人也是可以轻松完成的。
如此众多的俄罗斯党卫军在有德国坦克和飞机的支援下,和苏联军队开战阵地战,绝对不会出现大规模的溃败,张俊和叶戈罗夫都有这个自信,主要是斯大林的残暴政策,让苏联的人民的的确确不愿意在选择这样的政权,一个政权连自己的人民都抛弃他的时候,他的下场就可想而知了。
斯大林政权和温莎的英国王室,在民众之中的威望和信任,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狱,斯大林政权是通过集权和白色残暴统治来建立威望的,而英国王室是通过千年的文化底蕴来凝聚国民信心的,两者之间没有可比性,后世的历史也说明了这一切。
(未完待续。。)
ps:兄弟们,最后一天双倍月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