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阿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四十八章 诸葛恪抢任务,重生之我是阿斗,我不是阿斗,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诸葛家多天才,上一辈的诸葛亮和诸葛瑾都是人中龙凤,诸葛恪也是从小就以神童著称,在东吴的小一辈中名望很高。他小小年纪就已得到孙权的赏识,弱冠之年孙权就封他为拜骑都尉,并命其辅助太子孙登,是东宫幕僚领袖。
他这次跟着陆逊出征是奉太子之命出来镀金的。他毕竟是文人,在军队没有影响力,急需通过战功来提高他在军队中的威望。在军队中,一切都是以军功为衡量标准,你没有军功,名声再大那些大头兵也不一定服你,你战功赫赫,就算是个平头百姓他们也会拥护你,支持你。
孙登作为太子,很需要在军队中有一定影响力,这样他才有可能坐稳这个太子位,于是,他派出自己的幕僚长诸葛恪跟随陆逊出征,希望他能在这场战争中捞点功劳,增加东宫在军队中的话事权。
东吴的继承人争夺战很激烈,陆逊其实是亲太子派的,多多少少会给予诸葛恪一些照顾,再加上他也知道诸葛恪从小就很有才能,是自己很看得起的后辈,所以也就很爽快地答应让他出战捞战功。
“谨遵大都督的教诲。”诸葛恪双手抱拳行礼后就大踏步走出帅帐,到军营中去挑选出征的人马了。
这个时代的文人可不是唐朝以后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百无一用的书生,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多数能文能武,上马能指挥千军万马平定天下,下马能激扬文字治国安邦,出将入相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
最有代表的人物是诸葛亮、司马懿和陆逊等人,这三个人都是文人,都是丞相之才,但是他们也能统领大军作为元帅去征战。
诸葛恪也不例外,由于有个上层社会的家庭,他从小就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君子六艺”他样样精通。儒家主张作为一名“君子”,最少要学六种技能,分别为:“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之中,礼、乐、书、数之教为文,射御为武,所以六艺教育是典型的文武兼备的教育。
可惜到了唐朝以后的皇朝,儒家学说进入了一个误区,曲解了孔子他老人家的学说,并逐渐抛弃了“君子六艺”中武的方面,儒家弟子逐渐变成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中华民族整体性格也逐渐变得胆小懦弱,失去进取开拓之心,继而迅速被西方文明拉近距离并超越,直到近现代才开始重新雄起。
诸葛恪就是这个时代典型的文武双全的读书人。因为这个时代的战争已经没有了车战,所以御术改为骑术,他会骑马,而且骑术不错,箭术也还凑合,虽然不能做到百步穿杨,但是也不比一般的弓兵差。他自小更是饱读兵书,对于带兵出战一点也不怯场。
夏口离赤壁三百多里,诸葛恪率领部队日夜兼程赶路,只用了三、四天时间便赶到了赤壁城外。赤壁只是一座临江的小镇,只有低矮的城墙,不过因为是军事重镇,这里驻扎了足足五千名东吴士兵。
赤壁本来是个默默无闻的地方,人们熟知它是因为赤壁大战。但是,赤壁之战的战场其实并非在赤壁,而是在江北的洪湖乌林。
因为曹操是驻军在江北的,曹军大营被火烧,自然也是发生在曹军屯驻的乌林,而处于江南的赤壁,只是周瑜驻屯军马、屯集战争物资、筹谋战事及诸葛亮所谓“祭东风”的场所,而非战场。
所以赤壁之战实际应该叫乌林之战,不知道后世人怎么搞错了,将这场大战按了个毫不相关的名字。有考古学家说:三国古战场在乌林,因为战火映红对江的石壁,故名“赤壁”,但这只是一家之言,真实历史是怎样现在已经无法考究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